寧德:近鄰黨建,讓居民享受家門口的幸福
“謝謝你為我們討回被拖欠的工資?!痹谑袇^萬達社區,兩名務工者對章芳孝和社區工作者說。
“有事找老章?!比f達社區的“章芳孝調解工作室”,章芳孝是工作室負責人。此前,章芳孝和社區工作者、黨員志愿者在走訪社區居民時發現,兩名務工者在轄區一家裝修公司務工時被拖欠工資。在了解實情后,章芳孝積極對接社區黨組織、有關部門,依法依規進行調解,最終公司負責人支付了工資款項。
萬達社區地處中心城區,轄區人口集中、商戶眾多,日常矛盾糾紛頻發。為破解這一難題,萬達社區黨組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以“章芳孝調解工作室”為主體,凝聚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共同參與的社區微治理機制。多年來,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513起,讓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在社區,贏得群眾廣泛贊賞。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只有解決好居民關心關注的“小事、實事、具體事”,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才能贏得民心、凝聚人心。
近年來,我市注重聚焦城市住戶多元、矛盾易發問題,在社區、小區挖掘一批“草根和事佬”“金牌調解員”“銀發先鋒”等能人隊伍,依托“紅色驛站”,搭建“逢10說事”“熱點議事廳”“小巷公議會”等平臺,讓“有事找組織,鄰里好商量”成為居民共識,營造“鄰里一家親”的良好環境。
為了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組織,享受便利服務,我市傳承弘揚“遠親不如近鄰”“把心貼近人民”重要理念,大力推動黨組織向居民小區、網格延伸,累計組建網格(小區)黨支部488個、黨小組105個,鼓勵動員3000多名熱心黨員群眾擔任巷道長、樓棟長、網格員“兩長一員”,實現居民小區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制定出臺小區黨支部書記管理辦法,創新推行“1+3+N”近鄰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紅色物業”星級評價、社區黨組織領辦物業企業等工作機制,把業委會、業主監事會、物業和小區各類自治組織牢牢凝聚在小區黨支部周圍,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破解小區管理難題1000多個。
組織建到家門口,居民有了“主心骨”。如今,在壽寧,“有事就找網格員”已成為當地群眾的普遍共識。小到居民鄰里糾紛、防火防盜,大到政策宣傳、活動舉辦等,群眾有訴求,網格員有回應,架起了黨組織和群眾之間的溝通橋梁。
蔡冰潔是壽寧縣鰲陽鎮大同社區的一名網格員,她幾乎每天都奔走在網格片區內,詳細記錄居民的家庭情況和民意訴求,并按照“一格一群一戶一員”的方式建立網格微信群,為居民排憂解難。老人要打疫苗出行不便、小區有垃圾沒清理、續繳醫保費……諸如此類的問題,居民只要在微信群內反映就會及時得到解決。
據了解,壽寧縣探索出以“小網格”撬動“大治理”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全縣整合劃分1327個網格,建立“一面旗統領、一個網兜底、一家親解難、一抹橙連心、一張圖智治、一把尺評績”的“六個一”工作機制,通過數字化賦能,實現網格服務零距離、群眾訴求零等待,讓流動的“一抹橙”變成群眾的“貼心人”。
人在格上,事在網中,這是我市推行黨建引領網格管理的生動縮影。我市正在加快推進“一張網”規范整合,建強網格黨組織,配齊專兼職網格員,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網格高效運行機制,確保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
群眾需求日益多元,如何破解社區人手不夠、治理力量不足的困境?“雙報到”給出答案。
我市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機制,實施“定員下沉、定點報到、定崗領辦、定單服務、定責推動、定期評價”制度,進一步推動力量精準下沉、資源精準對接、服務精準有效,成為打響“寧德服務”的有力抓手。全市1620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139個城市社區黨組織契約化結對、清單化共建、項目化推進,3.3萬多名在職黨員到社區亮身份、認崗位、領服務,為居民辦實事好事7500多件。
“近鄰黨建”激活基層微治理,如今,在寧德,黨員與群眾心貼心、鄰里守望相助,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來源:閩東日報記者 郭曉紅
編輯:陳娥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