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ymiae"><nav id="ymiae"></nav></wbr>
    <input id="ymiae"></input>
  • 首頁 新聞頻道 寧德新聞

    建議回放

    2021-01-12 16:15 來源:閩東日報 記者 趙巧紅

    【編者按】

    人大代表提出議案和建議是依法行使代表職權、履行代表職責、發揮代表作用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映群眾呼聲和要求的重要形式。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以來,市人大代表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依法提出了353件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

    過去一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問題導向,把加強和改進代表建議辦理工作作為堅持代表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代表作用、提升代表服務保障水平的重要抓手來認真謀劃和推進。各承辦單位也積極認真辦理代表提出的議案、建議,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督促檢查,改進工作作風,著力提升代表議案、建議辦理實效。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2020年度代表建議已全部辦理完畢并答復代表。

    在市四屆人大六次會議召開之際,本報選擇其中一些涉及民生相關建議及辦理情況進行回顧,借此感受市人大代表為促進我市民主法治進程、保障和改善民生,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寧德篇章作出的不懈努力!

    寧德網消息(記者 趙巧紅)

    推行“先診療后付費” 解決住院治療后顧之憂

    【背景】在原本貧困的家庭,“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入困境”的案例屢見不鮮。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相繼出臺了有溫度、有力度、有措施、有保障的醫保扶貧政策。但這些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發現農村特困供養人員享受不到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先診療后付費”的待遇,主要是定點醫療機構的登記系統中無此類人員名單,導致此類人員在住院治療時需先交納住院預付金,這讓遭遇大病的特困人員難上加難。

    【建議】為此,殷麗輝等代表提出《關于將農村特困供養人員納入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先診療后付費”對象范圍的建議》,建議寧德市政府統籌協調醫保、衛健、民政等部門,予以明確將農村特困供養人員納入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先診療后付費”對象范圍,形成制度長期幫助農村特困供養人員,解決他們看病住院的后顧之憂。

    【回應】市人大常委會將這份建議列為2020年重點督辦建議,并牽頭召開重點建議督辦工作協調會,會上經過溝通協調,確定將城鄉特困人員納入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先診療后付費”對象范圍,為城鄉特困人員開通醫療救助“綠色通道”。2020年5月底,市衛健委、民政局、財政局、醫保局聯合印發《寧德市城鄉特困人員“先診療后付費”救治工作實施方案》,對“先診療后付費”的救治對象、定點醫院、救治流程、保障方式、部門職責都進行了明確,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民政部門向醫保部門、衛健部門提供城鄉特困人員基本信息,確保救治對象方便、快捷享受到各項醫療保障政策待遇。衛健部門督導定點醫院及時精準識別城鄉特困人員身份信息,開通就醫“綠色通道”。醫保部門負責根據民政部門提供的認定名單,進行城鄉特困人員醫保信息系統標識,并做好醫保信息系統改造及數據更新維護。財政部門加強資金保障,將開通“先診療后付費”后產生掛賬資金從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經費中列支。2020年7月1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城鄉特困人員住院治療“先診療后付費”惠民政策。截至2020年12月底,這一政策惠及了全市 27652人次城鄉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重殘人員,實行“先診療后付費”政策免交押金總費用25904萬元,切實解決貧困人員就醫難的問題。

    弘揚紅色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背景】文化振興,是鄉村“五大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的“鑄魂”之舉。開展閩浙邊界紅色文化專項保護工作,對于繼承革命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市部分革命老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難以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致使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處于幾乎閑置的尷尬境地。加之許多革命英烈的故居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遭到破壞甚至毀滅,搶救性挖掘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已迫在眉睫。

    【建議】針對紅色文化遺存現狀,丁少華等代表提出《關于弘揚紅色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建議市政府協調相關部門,做好境內紅色遺跡的普查和排查工作,推進紅色遺跡的數字化保護和有效傳承,加強紅色遺跡資源網絡數據庫建設;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對損壞紅色遺跡的行為給予堅決打擊和嚴肅處理,使保護制度化、規范化;整合文化專項支持資金和上級老區文化資金建立老區紅色文化保護基金,用于紅色歷史遺跡的保護,并加大對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館修繕提升的經費投入;整合紅色精品路線,帶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對境內相關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優化整合,將紅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利用與紅色旅游的發展統籌起來,協調推進。

    【回應】根據代表提出的建議,市文旅局第一時間對閩浙邊界地區紅色文化遺存資源進行系統調查,建立檔案,留住歷史記憶。在調查基礎上,將有重要價值的紅色文化遺存及時予以認定評級,推薦申報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予以保護。同時,指導各地謀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項目,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對我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支持力度,積極探索建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多元投入體系。在推動紅色旅游方面,通過“紅色文化+特色文化+鄉村旅游”等模式,將零散的紅色文化遺址與自然風光旅游景點、鄉村民宿等串點成線,推出紅色精品旅游線路。

    市民政局表示,目前全市共有登記在冊的革命遺址452處,分布我市9個縣(市、區)。為加大革命遺址宣傳力度,市民政局定期組織各縣(市、區)老區辦對全市革命遺址遺跡進行實地勘查、圖片拍攝、資料收集、填表登記、修正補充等工作,并積極爭取老區建設資金。2020年開始實施“陽光1+1”(社會組織+老區村)行動計劃,幫助老區村發展特色產業,對于具備開發紅色旅游的村,牽手社會組織幫助對接相關企業發展旅游產業,逐步擴大旅游品牌輻射力,切實把紅色文化傳承好、發展好。

    加快補齊民生短板 促進養老事業發展

    【背景】我市人口老齡化水平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盡管目前全市已初步構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市、縣、鄉、村四級養老服務網絡,但養老事業仍存在引導扶持力度不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較低、農村敬老院問題較多、醫保支付與醫養結合政策銜接還不到位、“養中有醫”較難實現等問題。

    【建議】為此,陸盛彪等代表提出《關于加快補齊短板,促進我市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建議加強政策引領,從用地、資金、各項優惠等方面高位推動養老事業發展;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社區衛生、文化、體育設施的功能對接,加快補齊養老服務短板;打通醫養結合壁壘,制定我市養老機構醫保支付結算辦法,推動醫養融合落地落實;把養老服務隊伍建設納入全市人才發展規劃,研究出臺推進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意見。

    【回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連續四年將養老補短板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和市對縣政府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先后出臺一系列有力措施和優惠政策,有效促進全市養老事業的快速發展。收到建議后,市民政局表示將積極聯合相關部門,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落實養老事業相應補助資金,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市人社局將認真編制養老人才引進計劃,鼓勵成立培訓基地開展護理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同時,市衛健委將精簡審批流程,支持養老機構開設醫療機構;市醫保局結合我市實際,加強協調配合,不斷完善全市醫養結合保障體系;市自然資源局嚴格審查住宅用地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的條件和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養老床位21713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達35張。2020年,全市實施11個養老補短板工程包,總投資16.312億元,年度完成投資3億元,新增養老床位1000張以上。截至2020年11月,全市累計為65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25.77萬份,健康體檢13.58萬人,家庭醫生簽約15.23萬人。

    多方合力有效整治 緩解城市停車難題

    【背景】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市汽車保有量大幅增加,但停車設施的建設管理跟不上汽車增長速度,停車難、亂停車等已經成為城市治理的難題,直接關系著城市運行效率和人民群眾生活,極大地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形象。為此,寧德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寧德市城市停車場建設管理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批準,于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如何解決好城市停車難的問題,成為我市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

    【建議】針對城市停車難問題,夏陳玉代表建議首先要采用技術手段來管理和優化停車資源,建立城市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同時,充分發揮政府調控作用,加大對公共停車設施的投入,充分整合資源,合理規劃停車泊位,緩解停車難題。其次,要從規劃、建設、市政、交通執法、行業管理及運營等各個環節明確部門管理職責,加強對車輛停放的綜合管理,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長效管理機制。最后,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教育,鼓勵市民綠色出行;另一方面,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進一步提高公共交通運行效率,提升公交服務水平。

    【回應】在收到建議后,寧德市自然資源局表示,根據《寧德市城市停車場建設管理條例》和《寧德市主城區停車專項規劃(2016-2030)》,主城區將布局公共停車泊位約4.4萬個。在建設項目規劃審批時,市自然資源局嚴格把關停車位配建情況,對配建停車位不足的建設項目不予審批規劃設計方案;為避免部分新建建筑物沒有嚴格按標準配建停車位,要求業主進行整改并符合配建標準后,重新申請規劃條件核實。市住建局表示,將結合規劃,逐年推動建設一批公共停車設施,并將公共停車場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范疇,合理預留建設用地,同時加強對公共停車設施建設方面督促指導,積極配合做好停車泊位管理利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將強化對停車收費的常態化監管。對在全市收費停車場秩序檢查中發現,我市經營車輛停放保管服務的單位都能按照有關文件的規定,嚴格執行相關的收費政策。對于小部分經營車輛停放保管服務單位設置的車輛停放服務收費標價牌不規范、項目不全等行為,已責令相關單位立即整改。市公安局則表示,下一階段我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將按照本部門工作職責要求,配合市政建設部門建設城市智能交通、加大公共停車場建設力度,積極開展停車場和路內停車泊位摸底排查工作,完善中心城區交通監控系統建設,主動參與建設項目設計方案的評審工作,推進背街小巷路內停車泊位設置工作,加強全市綠色出行、文明交通宣傳教育,形成文明停車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陳秋鳳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系:0593-283132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絡舉報監督專區

    被强开花苞的双胞胎美女 147大147大胆全婐艺术照
  • <wbr id="ymiae"><nav id="ymiae"></nav></wbr>
    <input id="ymiae"></in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