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人才經” 抱好“金娃娃”
寧德全力打造全球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人才創新高地
近年來,寧德市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寧德篇章”等殷切囑托,努力念好新時代“人才經”,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制定出臺“三都澳人才計劃”等“1+N”政策,吸引集聚高層次人才600多名、專業技術人才7000多名、技能人才34000多名,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了強大創新引擎。
一、全力建設富有競爭力的人才集聚中心。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人才需求,深化“三都澳人才計劃”,著力健全以能力建設為目標的開放式人才引進體系,建設具有影響力吸引力的產業人才高地。實施塔尖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全面構建“高精尖缺”人才開發目錄庫,支持高層次人才“一事一議”和企業自主評價認定,三年來吸引集聚一流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245名。實施基礎研發穩定支持計劃,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發、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引導企業和社會增加基礎研發投入和人才保障支持,充分激發龍頭企業科學研究源頭帶動效應,全市共引進省工科類青年專業人才4232名,占全省總量近40%。實施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動,創建“青年友好型”城市,與著名高校開展全方位實踐、就業合作,大力推進畢業生見習基地和創業園建設,完善高校畢業生實習應聘、就業創業全鏈條支持體系,年均吸納萬余名高校畢業生來寧就業創業,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項目參加省級評審獲獎數量連續6年全省第一。
二、全力建設全球行業領先的創新研發平臺。緊扣主導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技術、研發需求,構建以新能源新材料核心技術為主攻方向的閩東科創島,高起點打造面向世界、引領未來、輻射全省的新能源新材料創新策源地,為人才集聚和創新創業搭建廣闊平臺。提升產業創新源動力,支持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高標準建設寧德時代21C創新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等人才發展創新平臺404個,爭創了一批“國字號”“省字頭”創新平臺。增強科研攻關精準性,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揭榜掛帥”,建設中國(寧德)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鼓勵支持企業加快研發填補技術空白的重大成果。2021年全市新增專利授權3646件、發明專利651項,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全省第一。做強企業創新主陣地,完善企業研發投入激勵機制,全面實施科技創新擴面升級專項行動,加大企業研發費用分段補助、稅費減免優惠力度,加速培育更多高新技術企業。2021年全市研發投入增長27.1%,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0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52家。
三、全力打造適應先進制造業需求的“工匠”基地。圍繞冶金新材料、鋰電新能源等先進制造業需求,不斷提升制造型人才供給能力,做大做實技能人才總量,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性力量。實施人力資源服務專項行動,開展人力資源專項調查研究和結構性分析,按需建成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2家,引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306家。開展重點企業“一企一策”用工服務,加強跨省勞務合作,創新“共享用工”“以工招工”模式,近三年向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輸送工人3.25萬人。實施人才自主培養系列行動,推廣“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引導企業前移培養環節,鼓勵校企合作建設省級試點工業(產業)園區職業技能提升中心2個,聯辦訂單班(冠名班)58個,涵蓋專業17個,逐步形成了具有閩東特色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實施“寧德工匠”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鼓勵重點企業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2021年支持建設認定資格機構6家。啟動“金藍領”培育示范計劃,積極開展技能大賽,全市共建成省級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54個,有力推動絕技絕活代際傳承。
四、全力打造匹配國際一流企業的人才服務環境。堅持人才優先,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著力構建全過程、專業化、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打響“寧德服務”品牌,營造拴心留人暖環境。實施人才保障工程,探索建立“人才投”“人才保”“人才貸”等創新創業扶持機制,建立完善租、售、補一體化人才安居體系,累計建設人才公寓9.1萬平方米,解決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446人,配偶安置就業22人,辦理二級醫療保健待遇57人。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健全市縣鄉和職能部門貫通、直達人才個人的閉環管理服務模式,推動建設人才驛站118家,辦理“三都澳英才卡”6096張,升級寧德市智慧人才服務平臺,實現人才政策“一鍵查詢”、人才辦事“一站入口”、人才服務“一碼供給”。優化人才生活環境,探索建立“黨建+人才”等多元服務新模式,促進人才交流交往,拓寬人才“朋友圈”,持續優化人才生活“軟環境”,用“寧德溫度”吸引更多人才在寧安家落戶。
責任編輯:陳秋鳳